这个当代中国最传奇的伟大女性,隐身于世,慰藉了我们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,也让我们看到了“活着真有希望,可以那么好”!
关注 学者荟,分享传递价值
微信号:xuezhehui_bj
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,关注时事,关注热点,关注民生,亦传播系统化的理论,学术论文,偶发一些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。
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,服务读者,传播价值。
◎来源:德国优才教育(ToGermany)
◎转载授权请于原作者联系
她的一生跨越了中国的近代和现代,
见证了从中华民国到新中国,
所有的世事变更。
她儿时进的是启明、振华,
长大后上的是清华、牛津,
她是名副其实的自由思想者,
却嫁入传统家庭,诸事含忍。
国难内战浩劫中,她百忍生活之苦,
盛世名利前她深自敛抑,隐身于世,
她的百岁人生诠释了何谓,
“忍生活之苦,保其人之天真”
她是享誉中外的作家,文学翻译家,
更是丈夫眼中的妻子,情人,朋友,
她是人世间:最才的女,最贤的妻。
她,就是杨绛
1911年7月17日,杨绛在北京出生,
取名季康,小名阿季,
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,曾留学日本,
后来是无锡著名的大律师,
曾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。
辛亥革命前夕,他又留学美国归来,
到了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。
母亲唐须荌则是,
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女性。
杨绛母亲唐须荌
杨绛8岁回无锡、上海读小学,
12岁时,进入苏州振华女中。
她自幼聪颖,喜爱读书,
中英文的都拿来啃,一次父亲问她:
阿季,三天不让你看书,你会怎么样?
她说:不好过。
那一星期不让你看呢?
她说:
那一星期都白活了。
杨绛父亲杨荫杭
当年,父母带她回到无锡老家时,
父亲生了场重病,高烧不退,
大夫都说没救了,可母亲偏不信,
没日没夜地悉心照顾,
独自一人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,
最后,父亲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。
这件事对她触动很深,
母亲的贤良美德在她心里播下了种子。
1928年,她一心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,
但因为南方没有名额,
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,
没能进入清华成了她的一大遗憾。
大三时,成绩拔尖的她,
获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奖学金,
本可以出国留学,但她却放弃了这个机会,
甘愿跑到清华借读,一圆清华梦,
也正是这个决定,让她邂逅了此生的挚爱。
母亲曾打趣说:
“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,
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。”
杨绛进清华时,才貌双全,
曾有人说:
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,
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。
而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,
有男生追求杨绛,费孝通便对他们说:
你们‘追’她,得走我的门路。
而有些人,见一面,
你就知道,就是这个人了。
相见前,他是清华著名的才子,
才冠三梁,名气大,像一个传说,
而她在清华园里也艳压群芳。
1932年春,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,
她与钱钟书偶遇,当时的他大褂布鞋,
戴老式眼镜,面容清癯,目光熠熠,
一开口,就能感觉到言语在发光。
她觉得他眉宇间“蔚然而深秀”,
他则被她的清新脱俗所吸引,
写诗赞她:
缬眼容光忆见初,蔷薇新瓣浸醍醐,
不知靧洗儿时面,曾取红花和雪无?
他忍不住对她说:自己还未订婚,
她也急忙回答:我也没有男朋友。
一见如故,不足以说明爱情,
唯有一见倾心,更恰如其分。
从此,两人开始书信往来,
越写越勤,一天一封。
费孝通为此来清华大学找杨绛“吵架”,
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她的男朋友,
而她说:朋友,可以。
但朋友是目的,不是过渡,
换句话说,你不是我的男朋友,
我不是你的女朋友。
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,我们不妨绝交。
费孝通很失望,但也无可奈何,
只得接受现实。费老直到晚年时,
还常把她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。
而她直言: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。
彻底撇清为,暗恋一场。
钱钟书去世后,费孝通去拜访她,
送他下楼时,她一语双关:
楼梯不好走,
你以后也不要再‘知难而上’了。
费孝通
1935年,钱钟书与杨绛牵手走入婚姻围城。
他们棋逢对手,门当户对,
两人才学、品行,亦在伯仲之间。
夏志清曾说:20世纪中国文学界,
再没一对像他们这样,
才华高而作品精、同享盛名的夫妻了。
胡河清则赞叹:
他们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,
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,
常常出匣自鸣,语惊天下,
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,
看似大智若愚,不显刀刃。
而婚后,杨绛在读到英国作家,
概括最理想的婚姻就是:
我见到她之前,从未想到要结婚,
我娶了她几十年,从未后悔娶她。
当把它念给钱钟书听时,
他当即回说:我和他一样。
杨绛答:“我也一样。
不久后,钱钟书以历史最高分,
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留学,
而她则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,
陪丈夫远赴英法,因为,
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,
出奇地笨手笨脚,不仅不会系鞋带,
拿筷子也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。
初到牛津,笨拙的钱钟书,
下公交车时就脸朝地摔一大跤,
“吻了牛津的地”,把大半个门牙磕掉。
在学习之余,
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,
做饭制衣,翻墙爬窗,无所不能。
不久后她怀孕了,在牛津“坐月子”时,
钱钟书在家不时闯“祸”,
墨水染了桌布,“不要紧”,
台灯弄坏了,“不要紧”,
颧骨生疔了,“不要紧”,
事后都是她妙手解难,
她的“不要紧”伴随了丈夫的一生。
钱钟书的母亲曾说她这位儿媳:
笔杆摇得,锅铲握得,
在家什么粗活都干,
真是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,
入水能游,出水能跳,
钟书痴人痴福。
而钱钟书则对她说:
“我不要儿子,我要女儿,
只要一个,像你的。”
这大概也是世上最美的情话了。
1937年,女儿钱瑗在英国平安诞生,
钱钟书兴奋地致“欢迎辞”:
“这是我的女儿,我喜欢的。”
从此他们开始了“我们仨”的日子。
1938年,上海沦陷的第二年,
他们毅然离美携女回国。
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,
后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。
而她则在老校长王季玉的力邀下,
任了一年母校上海振华女中的校长,
这也是她生平惟一一次做了“行政干部”。
在战火纷飞中,
她还创作了四幕剧本《称心如意》,
演出后大获成功,
评论家称其为“近年来少见的好喜剧”。
在当时,杨绛可谓火爆有名,
钱钟书也特地跑到剧院看,
这位大才子看完就坐不住了,
回来后就对她说:
“我也要写,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!”
当时正值创作上升阶段的她,
立即表示支持。
从此这个最才的女,
便成了他最贤的妻。
她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活,
伺候孩子,甘当“灶下婢”,
她说: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,
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,
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,创造力,
而牺牲自己。这种爱不是盲目的,
是理解,理解愈深,感情愈好,
相互理解,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。
两年后,《围城》问世。
钱钟书在书的序中说:
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,
两年里忧世伤生,屡想中止,
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,
替我挡了许多事,省出时间来,
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,
在本书的背后她有一大半功劳,
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。
“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,
城外的人想冲出去。
对婚姻也罢,职业也罢。
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”。
这句已被当今无数人引用的经典之句,
也正是出自杨绛之手,
她可谓是最懂《围城》的人。
生活中,她也为他泰然周旋,
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,
她第一时间藏好丈夫的手稿。
新中国成立后至清华任教,
她带着丈夫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,
愿意修好两家关系,
因为钱钟书曾作文,
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。
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,
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,
她则连忙劝止,她说林的猫,
是她们家“爱的焦点”,
打猫得看主人面。
她的沉稳周到,保全了,
钱钟书的天真,淘气和痴气,
成了丈夫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。
1946年钱钟书出版短篇小说集《人·兽·鬼》,
在自留的样书上,
他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:
“赠予杨季康,绝无仅有的,
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:
妻子、情人、朋友。”
最才的女子,最博的先生,
琴瑟和弦,鸾凤和鸣,
婚姻如此,夫复何求!
战火熄灭,新中国成立了,
可平静的日子才刚过没多久,
文革又开始了。
她和钱钟书都被打成“牛鬼神蛇”,
她还被人剃了“阴阳头”,
但她只是不声不吭地,
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,
第二天照常出门。
他们让她去洗污垢重重的女厕所,
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,毫无秽气,
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,
她还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,
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。
她以难以想象的坚忍和平和,
富有尊严地吞饮着暴风骤雨般的苦难,
不动声色地坚强,润物无声地反抗,
无一句控诉,无一句怨恨,
面对那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,
她的内心强大得像海洋。
可当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时,
她就不能够继续忍受了,
她在大字报下边一角。
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。
结果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,
他们逼她低头,可她宁死不屈,
激动地据理力争:
“就是不符合事实!就是不符合事实!”
一个人就是一盏灯,一口气。
那么两个人,就是彼此的那股底气。
1969年,他们被下放至干校,
她被安排种菜,那年她已年近六十了。
钱钟书则担任干校通信员,
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,
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,
与她“菜园相会”。
杨绛白天看管菜园,
利用这个时间,坐在小马扎上,
用膝盖当写字台,看书写东西。
一起下放的同伴们曾回忆说:
“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,总是笑嘻嘻的,
说‘文革’对我最大的教育,
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。”
文革十年,其实他们备受折磨,
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,
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,
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。
但就在这样混沌荒谬的十年间,
钱钟书仍写出了,
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《管锥篇》,
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巅峰之作,
八卷本的《堂吉诃德》。
邓小平曾惊讶道:
《堂吉诃德》是什么时候翻译的?
她通晓英语、法语,
在她翻译名著《堂吉诃德》时,
她本可以直接从英法文版本翻译,
结果肯定不会太差,人们也愿意认可。
但她没有这样做,当时48岁的她,
竟开始自学西班牙语,
她说:如果想要绝对忠实原著,
必须从原文翻译。
后来该书在全世界,
成为被公认的难以超越的杰作,
1986年10月,西班牙国王专门,
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
“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”,
表彰她的杰出贡献。
文革结束后,
她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,
因为她和钱钟书的名气,
国内外各种活动,
都向他们发出了许多邀请,
可他们全部都谢绝了。
像他们这样的大家,
只要稍微露个面,讲几堂课,
不仅收获名声还能财源滚滚。
可她并不热衷这些,
住的是老房子,穿的是旧衣服,
她说:我无名无位活到老,活得很自在。
世间好物不坚牢,
彩云易散琉璃脆。
1994年,钱钟书住进医院,
缠绵病榻,全靠她一人悉心照料。
而不久,女儿钱瑗也病中住院,
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,
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,
来回奔波,辛苦异常。
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,只能靠鼻饲,
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,
她就亲自来做,
做各种鸡鱼蔬菜泥,炖各种汤,
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,
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。
她说:“钟书病中,
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,
照顾人,男不如女,
我尽力保养自己,
争求”夫在先,妻在后“,
错了次序就糟糕了。”
1997年,被她自称为,
“平生唯一杰作”的爱女阿瑗离世。
而就在第二年,深爱的钟书去世,
离世时,他一眼未合好,
她附到他耳边说:
“你放心,有我呐。
他这才放心地走了!
她内心之沉稳和强大,令人肃然起敬。
她在《我们仨》里曾写道:
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,
现在,只剩下我一个。
“钟书逃走了,我也想逃走,
但是逃到哪里去呢?
我压根儿不能逃,得留在人世间,
打扫现场,尽我应尽的责任。”
先走的,才是福多的,
后走的,都是爱多的。
而她留了下来。
从此,她独自一人,
守着安静而充满回忆喧嚣的家,
过上了出世的生活。
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,
与中外文笔记,多达7万余页,
都被她接手过来,
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,
2003年,出版了,
3卷《容安馆札记》,
178册外文笔记,
2011年,出版了20卷的,
《钱钟书手稿集·中文笔记》。
当年已近90高龄的她,
还开始翻译柏拉图的《斐多篇》,
时隔4年,96岁的她又意想不到地,
推出一本散文集《走到人生边上》,
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,
获得众多评论家的赞誉:
“96岁的文字,
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。”
她有篇散文名为《隐身衣》,
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,
“仙家法宝”莫过于“隐身衣”,
隐于世事喧哗之外,
陶陶然专心治学中。
而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“隐身”,
低调至极,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。
她90岁寿辰时,还专门躲进,
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的“避寿”。
北京三里河,
一个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,
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,
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,
这里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。
自从1977年搬进来,她就再没离开过。
可她虽身居陋室,却心怀天下!
隐身低调的她,从2001年起,
把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,
以全家三人的名义,
全都交给清华大学托管,
成立了“好读书”基金资助困难学生,
到2014年,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,
惠及了近千名的清华学子。
她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,
能让真正爱读书的孩子,有书读。
原本她只想比丈夫多活一年,
没想到不知不觉就过了100岁,
而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,
那首著名的诗,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:
我和谁都不争、和谁争我都不屑,
我爱大自然,其次就是艺术,
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,
火萎了,我也准备走了。
她说:是该洗净,
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了,
她没有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之感,
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,
心静如水,准备回家。
2016年5月25日,
杨绛先生与世长辞,享年105岁,
一颗高贵、深湛而生动的灵魂,
如她所愿终于回家,
我们仨团圆了……
生命的沉重,
必须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,
她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沉重,
始终以轻盈的姿态,
佛家涅槃般的智慧,
与时间和平共处,
择高处而立,就平地而坐,
是我们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,
一个最温润的慰藉,
她让我们看到了:
活着真有希望,可以那么好!
5月25日,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,
我们共同缅怀她!
先生之笔,于无声处见喜悲,
先生之风,绚烂至极见真淳。
比起那些“网红”、“明星”,
她更值得我们,
今天去追,去爱,去仰慕……
先生感言
1.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
2.少年贪玩,青年迷恋爱情,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,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,人寿几何,顽铁能炼成的精金,能有多少?但不同程度的锻炼,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,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,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。
3.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,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,百不称心,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。好比香料,捣得愈碎,磨得愈细,香得愈浓烈。
4.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,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。人要成长,必有原因,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。所以,关键还在于自己。
5.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,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。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,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。你稍有才德品貌,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。你大度退让,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。你要不与人争,就得与世无求,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。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,就先得和他们周旋,还得准备随时吃亏。
6.惟有身处卑微的人,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。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,也不用倾轧排挤,可以保其天真,成其自然,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
7.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,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;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;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;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。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,才是淬炼心智、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。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,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,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,这便是人生哲学。
8.我是一位老人,净说些老话。对于时代,我是落伍者,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。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,想提醒年轻的朋友,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,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。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、吸引、支持和鼓励,两情相悦。门当户对及其他,并不重要。
9.我和谁都不争,和谁争我都不屑。简朴的生活、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推荐阅读
她是云南苗王后裔,选美冠军,希拉里最欣赏的女人,面对丈夫“出轨”,她这样说……
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,他考研3次,读博7年,英语极烂,却做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
免责声明
本平台原创或转载文章均不反映“学者荟”的意见与观点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及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所载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微信号:obsessed0911,将尽快改正或删除。
如果你没空看书,就关注这个号
↓